English

铸造特色经济

2000-08-2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西部采访组 我有话说

1999年12月25日,兰州市红古区平安乡正在召开乡人民代表大会。隆冬的西北寒风凛冽,雪花飞舞,当50多名代表来到饭桌旁,惊奇地发现每个桌子上都摆了新鲜的西瓜。乡党委书记常学明自豪地对代表们说:尝尝寒冬腊月自己种出的西瓜!

提起此事,常学明说,只有依靠科技才能发展高效农业,只有搞特色生产才能让钱袋子鼓起来。他指着眼前茫茫一片的塑料大棚说,春节市场每市斤西瓜售价10元钱,一亩大棚西瓜的纯收入在一万元以上。平安乡,水资源丰富,有发展大棚的优越条件,过去只知道种粮食,现在,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全乡已发展起一万多亩大棚,形成草莓、黄瓜、甜瓜、西红柿等8个专业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4年前的几百元增加到去年的3000多元,特色农业富了平安乡。走进西部,我们深深感到上上下下都在积极寻求自己的特色,力争突出旧模式的重围,发展与市场接轨的优势产业。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计划经济时期,中央在这里建立了炼钢厂、化肥厂、纺织厂等10个国有企业,市场经济下,这些企业都垮了,延安一度陷入彷徨,延安人开始寻找市场经济下的优势。延安市市长王侠说,延安虽然有很多资源优势,但进入市场就没有竞争力,而延安是苹果、大枣等果品的最佳生长区,依靠新科技培育的优质水果在国内外市场都供不应求,这就是今后延安要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工业上比较优势是石油,还有以轩辕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等反映黄土风情的旅游业。

过去西部地区都是立足资源搞开发,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决定地区产业选择和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市场,资源优势不等于经济优势。

青海盐湖钾肥资源占全国的90%以上,我国又是钾肥进口大国,应该说发展钾肥产业前景十分看好,但是,九十年代在格尔木市建起的两座以钾盐为原料的工厂还没等生产就破产了,究其原因是工艺落后、科技含量低。格尔木市市委书记李鹏新谈及此事时深有感触,他说,资源是西部引以自豪的优势,然而,资源不与市场接轨,不与高科技结缘,资源优势就永远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国家前不久公布的西部10项重点建设项目中,青海盐湖钾肥列在其中。据青海省计委副主任罗朝阳介绍,我国有关科研部门已经研制开发出氯化钠浮选剂和冷结晶器,解决了钾肥生产中存在的水分大、颗粒细、纯度低等问题,为二期工程上马提供了技术依据。他兴奋地说,不仅盐湖钾肥的开发本身可以为青海经济的腾飞发挥巨大作用,同时,它还能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

现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公路都已开始改造建设,330千伏输电线路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格尔木机场改造工程也已开始。目前每天3趟开往格尔木的火车人山人海,盐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兰州百合已经有13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孔宪武教授评价兰州百合“味极甜美,不但闻名全国,亦可称世界第一”,但是,将百合当特色产业提出并着力发展却是最近的事,据市百合办主任张全成介绍,七里河区提出特色经济并把它摆上议事日程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但这并不表明过去七里河的经济发展与“特色”无关。过去七里河的经济也都体现了资源、地域等特征,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靠资源“特色”已很难发挥支撑经济的重要作用,“人无我有”不可能长久,“人有我优”才有美好前景。百合是兰州的特色产品,又是市场上十分走俏的商品,何乐而不为。现在,在保鲜、包装、栽培等环节都加大了科研力度,栽培面积已从1998年的1.8万亩发展到今年的3.1万亩,百合的收购价从去年的每市斤4元到今年的8元,农民一年可收获两次,每亩地收入近2万元,只要沿着发展特色经济的路走下去,七里河的明天一定会像百合花一样灿烂。

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经济,突出传统观念的重重包围,西部人已经找到了发展的方向,他们正在探索、正在奋斗,正在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执笔:杨永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